纯碱,作为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玻璃、冶金、造纸、印染、洗涤剂等多个工业领域,其市场价格的波动牵动着无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神经。而在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中,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的纯碱期货(SA)以其高波动性和周期性,成为投资者和产业人士关注的焦点。回顾纯碱期货的历史走势,2021年第四季度出现的历史最高价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是市场供需失衡的极端体现,更是多重因素共振下的产物。理解这一巅峰时刻的成因、影响以及如何有效分析纯碱期货的未来走势,对于把握市场脉络、规避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纯碱期货市场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狂飙”。主力合约SA2201一度冲高至接近3800-4000元/吨的历史最高价位区间,相比2020年同期不足1200元/吨的低谷,涨幅超过200%。这一价格水平不仅创下了纯碱期货上市以来的新高,也刷新了现货市场的价格记录,使得整个纯碱产业链乃至下游多个行业都感受到了巨大的成本压力。
回顾当时的场景,市场情绪极度亢奋,看涨成为主流。无论是贸易商、生产企业还是投机资金,都陷入了对供应紧张和需求旺盛的共同预期之中。每日成交量和持仓量急剧放大,资金蜂拥而入,进一步推高了价格。下游玻璃企业纷纷提前锁货,甚至不惜以高价抢购库存,生怕买不到货影响生产。这种近乎“疯狂”的市场表现,不仅展现了纯碱作为基础化工品的重要性,也深刻揭示了在特定宏观背景下,大宗商品市场可能出现的非理性繁荣。这一巅峰时刻,也为后续的市场回调埋下了伏笔,成为纯碱期货历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纯碱期货价格之所以能够在2021年第四季度达到历史最高点,绝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供需基本面极端失衡与宏观环境多重利好共振下的产物。
供给端收缩:
供给侧的收缩是核心驱动力。高耗能、高污染的纯碱生产在当年面临着严峻的环保和限电政策压力。2021年是中国“能耗双控”政策执行力度最强的年份之一,部分纯碱生产企业因电力供应紧张或限产要求,被迫降低开工率甚至停产检修。特别是以氨碱法生产为主的北方地区,受到环保约束和天然气供应紧张的影响更为显著。一些企业在年度检修期延长,导致市场上可供流通的纯碱现货量持续减少。
需求端旺盛:
与此同时,下游需求,特别是光伏玻璃和浮法玻璃行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景气度。在“碳中和”目标驱动下,光伏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光伏玻璃(主要成分为超白纯碱)产能大幅扩张,对纯碱的需求量水涨船高。虽然房地产市场增速放缓,但浮法玻璃作为建筑材料,前期订单积压和刚性需求仍保持较高水平。洗涤剂、硅酸钠等其他下游行业的需求也相对稳定,共同支撑了纯碱的旺盛需求。
成本端与宏观因素推波助澜:
除了供需两端的紧张,生产成本的上涨也为纯碱价格提供了支撑。原盐、石灰石、动力煤、天然气等主要原料价格在2021年也普遍上行,特别是在冬季取暖季来临前,天然气价格飙升直接抬高了氨碱法纯碱的生产成本。宏观层面,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的背景,以及国内外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的通胀预期,吸引了大量热钱涌入商品市场,进一步加剧了纯碱期货的投机氛围。物流运输受疫情和天气影响,也一度出现不畅,加剧了区域性供需紧张。
任何非理性的市场冲高都难以持续,纯碱期货在达到历史最高价之后,也未能逃脱大幅回调的命运。从2021年11月中旬开始,纯碱期货价格一路下行,并在后续几个月内回落至2000元/吨左右的区间,并在2022年经历了反复震荡。
价格回调的原因:
政策层面开始
下一篇
已是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