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作为现代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运作机制对于理解风险管理、价格发现以及资金流动至关重要。在探讨期货合约的特性时,有两个核心问题经常被提及:期货合约是否按日计价?以及期货合约是否按顺序成交?这两个问题触及了期货市场最根本的运作原理,它们共同构成了期货市场高效、透明且风险可控的基础。
简而言之,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期货合约确实是按日计价的,这一机制被称为“逐日盯市”(Mark-to-Market);同时,期货合约的成交也严格遵循一套“按顺序成交”的原则,即“价格优先、时间优先”原则。将深入探讨这两个机制的内涵、运作方式及其在期货市场中的重要作用。
期货合约的“按日计价”机制,在专业术语中被称为“逐日盯市”(Mark-to-Market)。这是一种在每日交易结束后,对所有未平仓期货合约的价值进行重新评估和结算的制度。其核心思想是,无论交易者是否实际平仓,其持有的期货头寸的盈亏都将根据当日的市场收盘价或结算价进行计算,并立即体现在其保证金账户中。
具体而言,每日结算时,期货交易所或清算所会根据当日的结算价,计算每个交易者的浮动盈亏。如果账户出现盈利,这部分盈利会立即增加到交易者的保证金账户中,成为可动用的资金;如果出现亏损,则亏损部分会从保证金账户中扣除。当保证金账户余额低于维持保证金水平时,交易者会收到追加保证金通知(Margin Call),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补足保证金,否则其头寸可能面临被强制平仓的风险。
逐日盯市机制的存在,是期货市场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它有几个关键作用:
正是因为逐日盯市机制的存在,期货合约才能够以相对较低的保证金进行杠杆交易,而市场整体的风险却能得到有效控制。
期货合约的成交并非随机发生,而是严格遵循一套“按顺序成交”的原则,即“价格优先、时间优先”原则。这一原则是所有集中竞价交易市场(包括股票、期货等)的核心交易规则,旨在确保交易的公平性、透明度和效率。
在期货交易所的电子交易系统中,所有的买卖委托都会被记录在“委托簿”(Order Book)中。当新的委托进入市场时,系统会根据以下两个优先级规则进行匹配和成交:
这个原则确保了市场总是以对买方最低、对卖方最高的价格进行成交,从而实现最佳价格发现。
这个原则确保了交易的公平性,避免了人为干预或不公平的优先权。
例如,如果市场上存在多个买入玉米期货的委托,报价为2600元/吨的委托会优先于报价为2599元/吨的委托成交。如果同时有多个报价为2600元/吨的买入委托,那么其中最早提交的委托将优先成交。
“价格优先、时间优先”原则的实施,依赖于高速、稳定的交易系统和匹配引擎。它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
这一原则是期货市场高效运转的基石,确保了价格的有效发现和交易的顺畅进行。
逐日盯市和价格优先、时间优先这两个机制并非孤立存在,它们在期货市场中发挥着协同作用,共同维护着市场的稳定、透明和风险可控。
价格优先、时间优先原则确保了期货合约的成交价格是真实、公平且高效发现的。每日的结算价(或收盘价)正是基于这些严格按照顺序成交的交易数据计算出来的。如果成交规则不透明或不公平,结算价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就会受到质疑,进而影响到逐日盯市机制的有效性。
逐日盯市机制反过来又增强了按顺序成交原则的有效性。由于盈亏每日结算,交易者必须更加审慎地管理自己的头寸和风险。这促使他们更倾向于根据市场实时价格进行决策,而不是持有不切实际的报价,从而使得委托簿上的订单更能反映真实的供需,进一步优化了价格发现过程。
更重要的是,这两个机制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 DJIA),简称道琼斯指数,是全球最受关注的股票市场指数之一。它由30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