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市场中,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相对关系是投资者和市场分析师关注的焦点。当期货价格低于现货价格时,我们称之为“贴水”(Backwardation);反之,当期货价格高于现货价格时,则称之为“升水”(Contango)。理论上,对于金融期货,尤其是股指期货这类具有“成本携带”特性的合约,其价格通常应表现为“升水”,因为持有现货要承担资金成本(如借贷利率)并可能享受分红收入,而期货则规避了这些短期成本与收益。在某些特定市场环境下,我们却观察到金融期货长期处于“贴水”状态,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价差现象,其背后蕴藏着复杂的市场机制,并对股市产生深远影响。将深入探讨金融期货长期贴水的原因及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贴水”是期货市场中一个关键概念,它指的是某一金融期货合约的价格低于其标的资产的现货价格。以股指期货为例,如果沪深300指数期货的价格低于沪深300指数的现货点位,就形成了贴水。与商品期货不同,金融期货的标的通常是虚拟的指数或利率,其“存储成本”并非实物商品的仓储费。理论上,金融期货的价格应遵循“成本携带模型”(Cost of Carry Model),即期货价格 = 现货价格 × (1 + 融资成本 - 分红收益率) ^ (时间)。如果融资成本高于分红收益率,期货价格应为升水;反之,则可能出现贴水。
长期贴水现象的出现,往往超越了简单的成本携带模型所能解释的范畴,更深层次的原因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