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期货交易中,准确判断压力位与支撑位对于投资者制定交易策略、把握市场节奏至关重要。所谓压力位,是指价格在上涨过程中,遇到卖方力量较强的区域,使得价格难以继续上升;而支撑位则是价格下跌时,买方力量开始增强,阻止价格进一步下行的关键位置。
历史高点往往是重要的压力位。当期货价格曾经在某个价位达到阶段性顶部后回落,再次上涨到该价位附近时,前期套牢盘以及获利了结的投资者可能会纷纷抛售,形成较大的抛压。例如,某期货品种在过去几个月内多次冲击 5000 元/吨关口未果,那么当价格再次接近这一位置时,就会面临较强的压力。相反,历史低点则是关键的支撑位。若价格曾在某一低位获得有效支撑后反弹,后续再度下跌至该区域,之前的买入力量可能再次涌现,为价格提供支撑。如某品种跌至 4000 元/吨时多次企稳回升,此价位就成为后续下跌的重要支撑参考。
移动平均线是反映市场平均成本的重要指标。短期均线向上穿越长期均线形成金叉,对价格有支撑作用;反之,死叉则构成压力。比如,当 5 日均线向上穿过 20 日均线后,表明短期内市场平均成本上升速度较快,多头力量较强,此时 20 日均线附近会对价格形成支撑。而当 5 日均线下穿 20 日均线形成死叉时,意味着市场短期走弱,20 日均线将对价格产生压制。此外,多条均线的密集交织区域也会形成明显的压力或支撑带。若价格处于多条均线黏合区域下方,向上突破时会面临较大压力;在上方运行时,该区域则转化为支撑。
上升趋势线对价格有支撑作用,下降趋势线则有压力作用。在上升趋势中,连接相邻的两个或多个低点所形成的直线即为上升趋势线。当价格回调至该趋势线附近时,往往会获得支撑并继续上涨。例如,某期货品种的上升趋势线连接了前期的三个低点,每次价格回踩该趋势线都出现反弹。而在下降趋势中,由高点连线形成的下降趋势线会阻碍价格上涨。一旦价格有效突破下降趋势线,该趋势线则会从压力转变为支撑。比如,某品种跌破下降趋势线后,原下降趋势线在后续价格波动中起到了支撑作用,阻止价格进一步下跌。
成交量在压力位和支撑位的判断中也起着关键作用。当价格接近压力位时,如果成交量放大且价格受阻回落,说明该压力位有效;若成交量萎缩,价格虽触及压力位但未明显下跌,可能是多头力量仍在积聚,有突破的可能。在支撑位处,成交量放大且价格止跌企稳,表明支撑强劲;若成交量低迷,价格跌破支撑位,则支撑失效的可能性较大。持仓量方面,持仓量持续增加且价格在压力位徘徊不前,显示多空分歧加大,压力较重;持仓量减少而价格在支撑位附近企稳,暗示空头力量减弱,支撑有效。
总之,期货的压力位与支撑位判断需要综合多种因素,包括历史价格、技术指标、趋势以及成交量持仓量等。投资者只有全面分析这些因素,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市场的压力与支撑情况,从而制定出合理的交易策略,在期货市场中提高盈利机会并有效控制风险。